近期,因多重因素交织影响,新疆通往中亚的国际公路运输费用呈现出不稳定态势,致使该方向上的发货与收货方在其生产、分销渠道及市场策略上遭遇了不可预测的干扰。此类情形并非首次发生,实为国际物流供需动态常态的反映,季节性淡旺季的变换亦常伴以运费波动,其区别仅在于波幅各异。无论波动幅度大小,相关企业均需依据自身状况灵活调整策略,以减轻中亚公路运输费用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。在此背景下,我们从物流供给层面出发,提出三项策略,旨在加强收发货企业对抗运费波动的韧性:
1. 提前锁定运输资源。当前,中亚公路运输领域已效仿国际海运模式,支持提前预约运输仓位,尤其是普及于拼车运输服务中。以徐州亚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例,其提供的中乌拼车专线设定每周固定发车时间和路线,鼓励客户预早一周预订后续运输仓位,确保货物一到即可装车启程,减少等待时间。对于整柜运输,同样推荐采用提前预定模式,确保跨境作业无缝对接。此策略有助于缓解由于运费波动及口岸拥挤导致的时间延误问题。
2. 优化运输规模与时机。中亚公路运输费用波动的根本在于供需失衡。为减少价格波动风险,企业应考虑适时扩大运输规模,如原拼车用户可根据需求升级至整柜运输,或增加运输频次;原整柜用户也可视情况提高发货频率。同时,企业应把握市场周期,在淡季预先安排货量,如同制造业企业维持安全库存虽受限于仓库容量,流通业同样建立安全库存机制,但需平衡资金占用问题。因此,在扩容前,务必审视内部供应链和财务流动性的协同,以免顾此失彼,新问题迭生。
3. 建立与稳健物流伙伴的合作。评价物流服务商的标准应涵盖运输时效性、发车规律性及价格稳定性。无论市场如何起伏,稳定的运输服务是企业运营的基石。价格稳定性更是双方持续合作的基石,对于价格敏感型客户尤为重要。虽然市场波动难以根除,但各物流商的价格波动幅度存在差异。那些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费率的物流供应商,不仅能有效保护客户利益,同时也是其市场竞争力的体现。低价竞争者往往更易受波动影响,进而快速上调费用;而收费维持在中高端水平的物流商,通常拥有更强的抗波动能力,维持价格策略的连续性,保障客户物流链的平稳运行,共谋长远发展。因此,选定可靠的中亚物流合作伙伴,是从根本上减轻运费波动影响的又一关键策略。